开卷无益的名言.故事.例子 开卷未必有益的名言

开卷无益的名言.故事.例子 开卷未必有益的名言

一、开卷无益的名言.故事.例子

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相传,古时候楚国有个穷书生,他在看《淮南子》时得知,螳螂捕蝉时藏身的树叶可以用来隐身。第二天一早,他便去了森林,他东瞧瞧西望望,终于找到了那片可以隐身的叶子。穷书生欣喜若狂,他小心翼翼把树叶摘了下来,可谁知穷书生一不小心没接住叶子掉了下去,落到了地上,和别的叶子混在一起,找不着了。于是穷书生便把那一堆叶子都抱回了家,穷书生一片一片的试,一边试一边问妻子;“看见了吗”?妻子回答说;“看的见。”就这样一而在再而三的问,最后妻子终于烦了,说:“看不见了。”穷书生满心欢喜,就拿着这片叶子出去偷东西,就这样,穷书生被店老板送到了衙门。后来县官问书生为什么要偷东西,穷书生就把他看到的这个故事说了一遍。最后这个穷书生还说了一句话:“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呀!”

二、开卷未必有益的名人名言

1、开卷是否有益辩论会 (1)反方:当然,读书可以使人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但开卷只是在有益的条件下,而不是随便什么书都可以。

2、汉代刘向曾说过:“书犹药也,善读之可医愚。

3、”书既然是药,就备有两种功能:一是良药,药到病除;一是毒药,可以置人于死地。

4、这不是开卷未必有益吗?尽管开卷有益是个成语,但我方任为:如果盲目开卷,未必有益。

5、“书都读得来的人,还怕有什么做不来。

6、”这句名言是说什么书都读的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来。

7、那么,那个人如果看了不良的书,看过瘾了,可能会做出不良行为。

8、果戈理《死鬼灵》中的比什伽秋,什么都读,他并非饱学之士,而是缺少鉴赏力的傻瓜;《庄子•列御冠》中的朱泽漫,他学了一门特殊的杀龙技术,其实没有什么地方有龙可杀,他才明白世间无龙,其本领白学也。

9、如此说来,如不加选择地开卷,总会事倍功半,害多益少! 作家赵树理说:“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掏金’”。

10、梨子吃了对心肺有害;红枣吃了对牙有害;药吃了对身体有益,但也有副作用。

11、英国作家菲尔丁所云:“不好的书也像不好的朋友,可能会把你残害。

12、”如果片面理解“开卷有益”认为一切书皆读,不问内容,读了就有益,其实不对!我们必须学会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有所感悟的适合自己阅读的好书才有益。

13、所以,我希望大家切记,开卷是未必有好处的,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

14、也没有一本书的内容是全部正确的。

15、开卷未必有益,因为我们觉得有的人读了很多书,他好的没有学到,坏的倒学了不少.我们认为开卷未必有益,是觉得现在市场上有许多书,内容不健康,它们根本无法对人类的发展起到任何作用,反而还有负面的影响。

16、我方认为现在人们阅读,只有选择性的阅读才能有所收获,那些不加选择的阅读对增长人的才干是没有益处的!最终,我方认为开卷未必有益! (2)反方:开卷未必有益 古人云:“开卷有益。

17、”确实,博览群书能使人拥有高深的学问,能言善辩论,受人尊敬。

18、然而,现代社会的我们却推翻了古人“开卷有益”的说法,因为我们认为“开卷未必有益”。

19、当然“开卷未必有益”这一说法并不是说多读书无益,而是说多读那些不健康的书籍便会对身心造成影响,没有好处。

20、当你阅读多那些不健康的书,你的中毒就会越来越深,从而导致你沦落,跌落万丈深渊,永远没有翻身的机会,那该是一个多么悲惨的命运啊!一个人的美好前途就在于他所选择的书籍的种类,如果他所选择的是有益的书籍,那么他的前途将一片光明;如果他选择了那些不健康的书,那么他的前途将会是一片黑暗,但如果他能即使悬崖勒马,改过自新,我相信他也能有美好的前途。

21、所以说:“开卷未必有益”这一说法也并不是完全正确的。

22、多读书固然是件好事,可一定要读有益的书,不能有损身心健康的书。

23、我方:开卷是否有益,它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所限制。

24、它有了前提,看你所看的书籍是否健康,你所能够接受的程度?在特定的情况下,任何事物都可能会有所改变。

25、这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主义的发展观点。

26、窗子打开了,新鲜的空气进来,但是苍蝇什么东西也会随之而入。

27、那么加个纱窗如何?新鲜的空气一样进来了,但是苍蝇和蚊子 却进不来。

28、讲开卷有益的人,绝大多数是出于好心。

29、他们讲开卷有益,本意就是讲的读好书。

30、但是,现在的世道很复杂,也确有某些人为了某种目的,把坏书当作好书向世人特别是青少年推销。

31、他们也说开卷有益,可那却实实在在是对读者有害。

32、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有强烈的上进心和求知欲,爱好读书,但他们往往欠缺辨别力。

33、我以为,我们的大众媒体,知名专家,青少年导师们,有责任经常提醒他们读书一定要多读好书,至少要读无害的书,而绝不能去读坏书。

34、最终,我方认为开卷未必有益!

三、开卷考试对于学生来说是有益还是有弊

1、开卷有益 古人云:“开卷有益。”

2、确实,博览群书能使人拥有高深的学问,能言善辩,受人尊敬。

3、 古代诗圣杜甫有句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4、这一点是不能否认的,杜甫所博览 过的群书不可记数,虽然许多书都被他翻烂了,翻破了,但书中的知识去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子里,在他写文章,作诗的时候,一连串的好词好句便从笔尖顺流而下,一篇篇的佳作名诗便流传千古,被人们传诵。所以,多读一些有益的书,是能帮助我们写出好文章的。书,是人类的营养品,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就像一个文明的国度如果失去了书的文化,那么着个曾经富丽繁华的国度便会遭受到灭亡的威胁。所以说,人是决不能离开书籍的。

5、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6、如今这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学问越来越深,你不努力跟着跑,便后落伍,并越落越远。因而为跟上时代的步伐,你就要不断地学习。

7、 尽管古人说书“浩如烟海”,而我觉得书的世界是 “天涯若比邻。”

8、这话绝对不是唯心的的比拟。世界再大,也没有阻隔。

9、佛说:“三千大千世界”,可算大极了。书的境地呢,却是包罗万象,贯通三界。

10、 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在这里随意在这里阅览。

11、谁说读书人目光短浅,不通人情,不关心世界呢!这里可得到丰富的经历,可认识世界,可结交各色各样的朋友。

12、经常在书里“串门儿”,至少也可以脱去几分愚昧,多长几个心眼儿吧! 其实读书不一定要认真地读,只要随便翻阅,积少成多,时间一长,脑子里也自然有了一个知识的宝库。试想想这不是开卷的好处吗? “开卷有益”,我们地去读书,就能不断地积累知识,让自己的精神有所寄托,让自己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作家赵树理说:“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掏金’”。 在这个信息化的世界里,读书是我们获取知识的只要途径之一。多读书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量,丰富我们的文学修养,对日后的说和写都有很大的帮助。

13、 我们的知识就像水库,大量的阅读使我们的水库能够保持储存大量的知识,而我们在补充知识的同时,知识也在不停的往外泄漏。

14、这时,如果我们停止读书,或者读的书少了,水库的水很快就会枯竭。

15、只有不停的、丰富的课外阅读,才能使自己的知识见见丰富,而不会大量流失。

16、大量的知识可以给你的作文提供足够的素材,不然你憋半天也就才写出那么几句毫无疑义且重复罗嗦的话。

17、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18、多读书,就会增长知识。

19、爱迪生不就是一个例子吗?他读了很多书,从中得到了启发,又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才发明出来电灯。

20、 世界名人培根说过:“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

21、 这诸多意思,可一言以蔽之:开卷有益。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的这么多知识呢?如果没有了知识,我们怎样辨别人们谁是谁非呢?

22、 书是历史经验的总结,书是社会文化的结晶。读书,可以彻悟人生道理;读书,可以洞晓世事沧桑;读书,可以广济天下民众。如果我们不多读书,哪来的丰富词语去写作文呢?

23、 马克思开卷,获益甚多。他写《资本论》时,就读了一千余册的自藏书,还到大英博物馆看了三间房子的书。

24、如果马克思不开卷读书,可能就写不出《资本论》来了。 杭州四中高二学生文晔从小至今开卷读书。不仅知识面广,文理兼优,还在多家报刊发表文章30余篇,征文获奖五次。一个年方17的学生能有如此成就,不足以说明“开卷有益”吗?人欲成才,士欲济世,务必开卷读书。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又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书是有好处的。

四、认真读书的名言

以下是一些关于认真读书的名言:

1.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 高尔基

2.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 - 笛卡尔

3.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 罗贯中

4.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 杜甫

5.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孔子

6.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 萧红

7. “读一本好书,就像与一个高尚的人交谈。” - 歌德

8. “开卷有益” - 佚名

这些名言强调了阅读对个人成长和智力发展的重要性。它们提醒我们要持续地阅读、学习,并将所获得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通过阅读好书,我们可以拓宽视野、培养思考能力,并从伟大的思想家和作家那里获取智慧和启示。

(11648)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400-800-8888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件:admin@686ak.cn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30-18: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